欢迎访问 必一体育运动_bsports必一中国!
文学青年们,谁没读过戴望舒这首唯美的诗篇《雨巷》呢?又有谁不“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呢?
在没读过这首诗之前,我就喜欢上了油纸伞。雨天里,有一把油纸伞,既能避雨,更是一种时髦。20世纪70年代,那可是一个油纸伞风靡的年代。油画《毛主席去安源》中,一袭长布衫的青年,右手挟着一把红色的油纸伞,意气风发走在去安源的道上,让红油纸伞成了彼时谁人都懂的意象。
年少时,我住在鄂南崇阳大市。遇到雨天,母亲总会递给我一把破旧的、斑驳的红油纸伞。我高兴接过,把伞挟在右腋窝里,一溜烟地跑出家门,和小伙伴们一起走在武长公路上,去胡家坳下的石山小学上学。雨下大了,我们才撑开雨伞,油纸伞颜色不一,花花绿绿,也有其他同学戴着竹笠、披着蓑衣的,武长公路上顿时五颜六色,像移动着的斑斓的世界,是灰色山村里的一抹亮色。孩童们赤脚走在沥青路上,雨水沁着脚丫,像小蚁在嘬着,麻酥酥得;雨水打在油纸伞上,“嘭嘭”的声响,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又如敲击着的琴键,混沌刚毅,虽不那么清脆,却依然悦耳。我们喜欢将手中的油纸伞旋转,旋转时,必须双手握住伞柄,否则,伞会飞出手掌而摔坏。油纸伞越转越快,就像一个舞者,飞旋在我们的手上,而伞沿上的雨水,在旋转中,成了一绺银练,闪着光芒……
那时的油纸伞,有的是在小镇上的杂货店里买的,但大多是乡间的手艺人自制的。做油纸伞是一个精细的手工活,称得上一门艺术。江南多竹,房前屋后的竹,称竹乱;漫山遍野的竹,才称竹林,竹海。随处可见的竹,是竹器制品的原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而,乡里十八冲,篾匠众多,竹床、竹篮、竹筐,竹马、竹车……没有竹器是他们不敢做的。油纸伞,当然不在话下。油纸伞是汉民族古老而传统的日用品,至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传说,最早的油纸伞是由鲁班的夫人云氏发明的。古书有“云氏劈竹为条,蒙以兽皮,收拢如棍,张开如盖”的记载。
传统油纸伞的制作过程繁复,全依赖手工完成。民间说,制伞工序七十二道半,搬进搬出不肖算。大市新堰月山脚下就有一位篾匠,是远近闻名的做油纸伞的好手。大家都笑他号(选)竹,近乎于神。他必去深山里,绝不在房前屋后的竹乱中选竹。在茫茫竹海,选中一根6年以上的、茎直节少的老楠竹后,他会焚香净手,再用竹锯锯下,而且当年的竹是不能做伞的,得存放一年,否则易变形;然后,锯竹、裁竹、破竹、削竹、制坯、做骨架,骨架有24根之多,并进行水浸、日晒等技术处理,丝毫马虎不得;再钻孔,拼架、穿线、串联伞柄伞头制成骨架,骨架就是无伞面的伞,可收可放;之后,是上伞面,把裁好的纸粘上骨架,修边定型。纸是用的小皮纸,一种用桑皮、山桠皮等韧皮纤维为原料做成的纸,结实、韧性足、抗外力。这和宋应星《天工开物》里说的一致:凡糊雨伞与油扇,皆用小皮纸。伞面可净面,也可绘上花卉、虫鱼鸟兽。最后是给小皮纸上桐油,用刷子将熟桐油均匀地刷在伞纸上。桐油具有极强的防水性、耐高温、耐腐蚀、耐老化,待桐油完全阴干后,一把油纸伞就大功告成了。
整把油纸伞,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没有一个金属部件,隼卯之间,合得严丝合缝。真正体现了中国匠人的匠心独运。油纸伞,除了遮阳挡雨外,在婚嫁迎娶上也有妙用。新娘下轿,喜娘会用红油纸伞遮住新娘的脸以作辟邪。
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追求更轻巧,更便捷的物品,尼龙伞、折叠伞开始充斥市面,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油纸伞便日渐式微。加上乡村做油纸伞的篾匠也渐渐凋零,油纸伞曾一度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但在我的心中,却一直有着油纸伞情结。参加工作后,由于从事金融业,免不了和企业打交道。当得知崇阳沙坪有一家生产纸扇的企业,也生产工艺油纸伞时,我的油纸伞情结豁然打开,迫不及待地前去参观。
在工行崇阳县支行的陪同下,我们来到了工厂。这是一家乡镇企业。其时,家家生火,村村冒烟,乡镇企业风起云涌,蓬勃发展。扇厂的熊厂长热情接待了我们,陪同我们参观。成品间里,一只巨大的纸扇几乎遮住了一面墙,“喜鹊登梅”活灵活现印在扇面上,据说是厂里的镇厂之宝,多少钱也不卖。在扇子的旁边,几把油纸伞,要么伞面朝下,吊在屋顶上,要么伞面正对着游客,一朵牡丹开满伞面,当真是花开富贵。这些油纸伞,比我们当年的油纸伞不知要精致了多少倍,也难怪,现在的油纸伞,已逐渐失去其遮风挡雨避阳的功能,多成了一种装饰。我拿起一把,闻着那熟悉的桐油味,仿佛又回到了山花烂漫的大市时光。
仓库里堆满了楠竹,新枝旧枝,泾渭分明。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和工人们忙碌的身影,说明厂里的效益不错。熊厂长给我们介绍说,该厂是1979年的社办企业,主要生产竹篾包装箱。1980年生产纸折扇,同时生产油纸伞,主要用于出口。为提高绘画工人的技艺水平,厂里还专门从湖南聘请来4名画师,进行传帮带。1982年,在广州秋季商品交易会上,陈列的纸扇和油纸伞,首次成交5万元。其后,新增出口挂画、折扇共300余个样式。1984年广交会,擅长绘画的何流海先生,按外商要求,当场作画,赢得外商好评,创样成交,扩大出口。熊厂长见我特别喜欢油纸伞,还送了一把小巧的油纸伞作纪念。我一直挂在书房里的墙上,从温泉到武汉,从江南到江北,而今还在盘龙城的家中。
再后来,有段时日,很难看到油纸伞了。只有一些古镇,为配合旅游,才能见着油纸伞。那是好几年前的事了,与朋友在苏州旅游,专门去了一趟山塘街。“自开山寺路,水陆往来频,银勒牵骄马,花船载丽人。芰荷生欲遍,桃李种仍新,好住堤湖上,长留一道春。”古色古香的小镇,号称“姑苏第一街”,令人无端欢喜。当看到街上有家专门卖油纸伞的小店时,我便情不自禁地走了进去。店面虽不大,但品种繁多的油纸伞,琳琅满目,挂着、吊着、收着、散着,美轮美奂。这时的油纸伞已完全抽去了实用,嬗变为一种纯粹的艺术。纤细的伞柄,轻巧的伞骨,繁花似锦的伞面,争奇斗艳,很能代表中国传统的审美情趣,吸引来了不少世界各地游客逗留。他们夹着半生不熟的中国话,品读着这油纸伞,从这扇窗口,浮光掠影地了解着变化中的中国。更多流连的是国人,或许他们心中也同我一样有着油纸伞情结。反正,看伞的、买伞的,络绎不绝。出店时,就见一女子,穿着旗袍衬出曼妙的身姿,撑着油纸伞,袅袅娜娜,娉娉婷婷地走在青石板的山塘街上,在芸芸众生中,仿佛一朵刚出岫的青云,又如一束绽放的山花,无限的美感,妙处无人说。
而今,好像油纸伞在各地又有了复活的迹象。连赤壁羊楼洞的明清古街上也有了几家油纸伞店。其中一家的店主夫妻,竟是油纸伞的非遗传人。老板是土生土长的羊楼洞人,从小就喜欢油纸伞,在乡间的耳濡目染中,学会了做油纸伞的技艺,后远赴深圳,经营着一家油纸伞厂。2019年8月,回到羊楼洞,在明清街上开了一家10多平方米的油纸伞店。不大的空间,错落有致地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油纸伞,像一个花团锦簇的世界。他在羊楼洞的不远处,还开有他自己的油纸伞加工厂。说话间,石板街上走来一队女子,高挑的身材,撑着花花绿绿的,高高低低的油纸伞,踱着猫步,一步三摇,一场盛大的旗袍秀正在上演。老板说,现在的古街上,这样的表演已成为日常,吸引着各方游客,对油纸伞的宣传和销售大有裨益。
Copyright © 2018 必一体育运动_bsports必一中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