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必一体育运动_bsports必一中国!
一提泸州,必会提酒。风过泸州带酒香,与酒香夹杂在一起的还有一股桐油的清香。距离泸州城区半小时车程的分水岭镇,有着同泸州老窖一样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品泸州分水油纸伞。
在日前闭幕的2022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上,泸州市推荐的江阳区董允坝伞乡景区分水油纸伞系列经过层层比拼,最终脱颖而出,加入“天府旅游名牌”体系。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泸州市江阳区董允坝,了解分水油纸伞背后的故事。
分水岭镇位于云贵川渝四省结合处,是茶马古道,南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分水油纸伞制作技艺,起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一把完全保留着全手工制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泸州分水油纸伞几乎毫无遗漏地承袭了中国传统的制伞技艺,继续保留湿糊伞技术与特殊的熟桐油配方,被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
一把好的油纸伞可以反复撑收3000次不损坏,清水浸泡24小时不脱骨,伞顶五级风中行走不变形,这也是分水油纸伞的基本“修养”,它的背后是近百个制作工序。
从竹片加工成半成品便需要四十多道工序,然后再到成品制作,穿绞和网伞、印花和切纸、扶伞和烤伞、熬油和晃伞等也至少需要五十几道工序。
目前,油纸伞在分水岭乡已经成为产业链。通常每家每户有专门负责的一步,制作好后再统一移交给负责下一步的家庭。尽管大多人只负责其中一个步骤,但他们每个人都有独立做伞的能力。
“伞内部的渡线工艺是尤为花心思的地方。”据分水油纸伞第七代传承人、民盟江阳区机关综合支部盟员毕原绅介绍,与其他地区的油纸伞不同,分水油纸伞在穿线时采用了“满穿”的技艺。直径84厘米的满穿伞内部渡线厘米的满穿伞内部渡线针,即便是非常熟练的工人,光这一步,就要花去半天时间,一个人一天最多只能穿缝两把伞。
纯手工制作油纸伞技艺的传承,除了重续油纸伞制作工艺,创新也是必不可少的。2008年,分水油纸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一个家族七代人秉承匠心精神,在行业首创无味油纸伞技术、独创防紫外线油纸伞、独创非遗扎染油纸伞、首创植物标本油纸伞,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传承模式,创办油纸伞制作技艺传习所、培训班、博物馆、活态体验馆等,在多个学校创建大师工作室,与校企合作,打造研学实践基地,培养大学生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
“坚守是手艺的保护和传承,创新是为了满足现代用户需求,更好地将手艺发扬光大,是对坚守最好的传承!”毕原绅说。
作为江阳民盟的一员,毕原绅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行列中,通过技艺培训,采取“公司+农户+居家灵活就业模式”,有力带动当地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吸纳300多名无业人员在家门口就业,带动农户额外增收1000-3000元/月不等,助推乡村振兴、文化振兴。
“让油纸伞享誉海内外,带动更多的家乡人就业、创业、安居乐业!”毕原绅肩负传承使命,在家乡热土上深耕致远。(王昱霖)
Copyright © 2018 必一体育运动_bsports必一中国 版权所有